辦法多 場地就會多(健身新視野)

发布日期:2019-07-02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辦法多 場地就會多(健身新視野)

      健身場地和設施不足,仍然是當前社區體育面臨的一大難題。在公共用地較為緊張的情況下,利用邊角地設置健身器材是一種辦法。另外,制定新建小區的體育設施規范並強化監管,也是解決社區健身設施不足問題的一個有效措施。

          

      盛夏的傍晚,暑氣未消,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奧林匹克雕塑文化園已經有了不少健身者的身影。大多數健身者居住的小區與文化園隻有一街之隔,每天在這裡鍛煉已經成為習慣。如今,奧林匹克雕塑文化園已經形成了濃厚的體育文化和運動健身氛圍,為周邊小區數萬名居民服務,每天在此健身休閑的居民約6000余人次。目前,青島市城陽區共有37個類似的健身公園,每個都能輻射多個小區。如何化解社區體育資源不足的問題,城陽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從全國來看,社區運動場地的數量、面積、人均指標等,呈現出由東部沿海地區向內陸地區逐漸減少的特征。城市基層社區公共體育設施較為缺乏,體育設施中比重較大的仍是大型體育場館,很難滿足群眾日常健身需求。

      場地不足 問題突出

      您居住的小區有健身設施嗎?相信大多數人都能給出肯定的回答。在全國范圍內,已經有90%以上的社區建有健身設施,但由於在統計時擁有一件器材也算覆蓋,社區健身設施的質量和水平難以保証。

      如今,在公共用地較為緊張的小區裡設置簡單的健身器械比較常見,卻難以滿足居民多元化的健身需求。根據《2015年上海市全民健身發展公告》,上海市民對體育設施需求排名前五位的場地類型依次是羽毛球館、游泳館、健身房、健身步道、籃球場,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項目如羽毛球、足球、游泳等公益性場地受客觀條件限制,數量仍較少。

      此外,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仍然較低。根據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1.66平方米,比2013年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結果增加了0.2平方米。

      2005年11月起施行的《城市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用地指標》規定,城市社區體育設施人均室外用地面積是0.3—0.65平方米,室內是0.1—0.26平方米。指標很清楚,但落實並不到位。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教授陳元欣說:“我們做過調研,在武漢符合這個標准的小區不到10%,全國也差不多是這個情況。現在老百姓健身意識越來越強,所以健身場地不足的問題就更加突出。”

      見縫插針 地盡其用

      目前,老舊小區體育設施的建設和改造難度較大,主要是空間受限,小區裡停車都成了困難事,體育休閑設施自然成了稀缺的“奢侈品”。對此,體育部門也在積極尋找應對之策,例如在住宅的架空層和樓頂進行體育設施的多功能利用。

      北京市體育局就在寸土寸金的金融街街道試點修建了屋頂籠式籃球場,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此外,在體育用地的使用上,也從以往“找地建設”變為現在的“見縫插針”“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陳元欣表示:“目前社區內確實沒有太好的辦法解決健身場地的問題,主要就靠社區周邊的邊角地和閑置土地利用。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