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的健身设施适合你家娃吗?

发布日期:2019-07-31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社区的健身设施适合你家娃吗?



    不少社区没有儿童游乐设施,孩子只能在成年人的健身器材上攀爬。
     
    暑假过半,不少孩子的活动场所从学校转为公共场所,社区的健身区域、体育公园、露天体育场……到处都是他们撒欢的身影。不过,这些公共区域的健身设施真的适合孩子锻炼吗?
     
     
     
    近日,记者走访北京多个社区发现,有的社区没有青少年健身器材,只有低幼龄儿童游乐设施,初中生找不到单杠练习引体向上;有的社区连儿童游乐设施也没有,孩子只能在成年人的健身器材上攀爬……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北京部分地区开始探索创建儿童友好社区。在一些街道,设计师已在规划细分孩子年龄段,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身高和特征,提供相应的空间和游戏,对社区进行“儿童友好”改造。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儿童友好型城市是指能充分响应少年儿童需求、为其提供安全、幸福、可靠的成长环境的城市和社区,是充满人性化关怀、适合所有人群的城市。北京市人大代表秦红岭表示,除了社区,城市公园、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也应融入“儿童友好”理念。
     
     
    朝阳区周井大院社区,玩耍的孩子够不到直立健身车的踏板。摄影/记者 张璐
     
     
     
    健身设施“有点大”
     
     
     
    东城、朝阳等多个社区,都配备有供居民使用的运动器材。尽管贴有“儿童使用时须成年人看护”的提示,但绝大部分设施按照成年人身高设置,不适合小孩锻炼。低小的运动器材寥寥无几,很多孩子只能在大人的运动器材上玩耍。
     
     
     
    7月23日傍晚,不少居民来到朝阳区周井大院社区健身广场上乘凉锻炼。记者注意到,广场上只有一处秋千适合儿童玩耍,其余的腰背按摩器、弹振压腿器、室外椭圆机、直立健身车等大多按照成年人身形设计,注意事项中标有“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监护下使用!”的红字。一个小姑娘穿着拖鞋,一会儿在按摩器上攀爬,一会儿踏着椭圆机“疯跑”,周边没有大人陪伴。由于身高不足一米,她只能握着器械扶手的最下端。
     
     
     
    另一个孩子被老人抱着坐上了直立健身车,双手扶着前面的扶手,伸腿尽力想够下面的踏板,但还差了一大截儿。“踢不到呀!”孩子嚷了起来。抱着她的老人直言,“健身广场上要是多点小孩能玩的就好了。”
     
     
     
    家长王女士认为,孩子玩成年人的健身器材存在安全隐患。“孩子身材矮小,一些器材够不着、抓不住容易摔倒、磕碰。另外,很多器材是锻炼肌肉力量的,孩子推不动可能拉伤”。她希望社区健身区域能根据孩子成长发育特点,为孩子设置“专属”的小型健身器材。
     
     
    朝阳区垂杨柳附近的社区,孩子使用成年人健身器械锻炼,整个人悬挂在空中。摄影/记者 吴宁
     
     
     
    儿童摇摇车“有点丑”
     
     
     
    目前,一些新建小区已经规划或正在引入儿童设施,如跷跷板等。在朝阳区石韵浩庭小区,每天上午9点、傍晚6点,都有不少老人带着孩子到小区“儿童乐园”,玩滑梯和跷跷板。“乐园应该是开发商做的,我家2006年搬来的时候就有了,孩子下楼就能玩,挺方便的。”居民张先生说,虽然面积不大,只有三个游乐设施,但家长很满意乐园的软性地面材料,安全性比较高,小孩摔倒了也不会受伤。
     
     
     
    对于设施的种类和质量,家长有更高的期待。
     
     
     
    家住朝阳区的史女士说,前不久,小区物业在小区中心广场一隅安装了两个儿童投币摇摇车,在业主群里引起很大争议。有居民认为,摇摇车的卡通形象有点丑,和小区自然清新的环境不相符。家住低层的居民则反映,夏天大家都开着窗子,摇摇车大声播放音乐很扰民。“有孩子的居民也认为,小区应该引入免费、益智、质量高的儿童运动设施,而不是通过这类设施赚钱。在居民的强烈要求下,物业将摇摇车拆除。”
     
     
     
    按照健身器材上的联系方式,记者拨打了北京一家健身器材销售公司的电话。工作人员称,社区的健身器材由区体育局招标采购。公司产品中,适合儿童的游乐设施包括儿童滑梯、摇摇马等,适合青年运动的设施包括乒乓球台、羽毛球围网等,但需要较大场地,在老旧小区难以配置。
     
     
     
    单杠练引体向上“有点难找”
     
     
     
    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秦红岭长期关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今年初的北京市人代会上,她建议北京推进并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在社区建立就近的儿童运动和游戏场地,公园、公共文化空间也应融入“儿童友好”理念。
     
     
     
    “这其实是每个人身边的事儿。” 秦红岭告诉记者,自己妹妹的儿子上初三,上周还抱怨,小区里除了老年人的健身设施,就是儿童的游乐设施,希望有个单杠能做引体向上运动,锻炼一下臂力,但社区里根本找不到针对十多岁少年的运动设施。“社区没有适合少年儿童的运动设施和活动场地,是造成小胖墩和‘宅男’的部分原因。”
     
     
     
    秦红岭表示,有些新建公园也未专门开辟儿童活动区域,另外,现有北京城市开放公园中儿童活动场所通常都依赖儿童器材,普遍存在千篇一律的情况,缺乏自然性、趣味性和益智性。
     
     
     
    “近几年,我们学校不少年轻老师带着孩子去国外访学,回国后她们反映,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城市针对青少年的体育设施和文化基础设施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人性化程度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秦红岭举例说,海淀新建了一座定位为童趣的社区公园,有老师发来国外相关公园对比照片,吐槽设计单调,体现不出童趣。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