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实施体医融合行动计划 健身器材进医院

发布日期:2019-08-12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大洋网讯 “医生,你怎么不给我开药,却开了张运动处方?”“护士,这些健身器材怎么不在健身房,跑进了医院?”最近,深圳出现了这样的新变化,运动也成了能治病的“良医”。

    记者昨日从深圳市卫健委获悉,近日该委和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教育局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体医融合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开展运动处方培训试点,组织全市体育老师参加运动医学相关专业培训等,推动体医融合服务项目落地。

    社康中心或将设运动健康指导门诊

    3月22日,深圳打响了“体医融合”第一枪,成立了深圳市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第一枪针对的就是目前备受社会关注的青少年脊柱侧弯问题。从2013年起启动的深圳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项目迄今已经筛查了超100万人次,结果显示目前11岁至14岁的深圳青少年脊柱侧弯患病率约5%。

    据了解,新成立的深圳市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与深圳11个市区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以下简称“体测站”)合作,成立了深圳市体医融合脊柱健康服务站。同时,还在全市各区(新区)的10个社康中心布局了青少年脊柱健康的社康便民网点。脊柱侧弯的孩子拿着医生开出的“运动处方”,可以就近做形体治疗。

    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主任颜滨是深圳“体医融合”较早一批实践者,也是有着20多年诊疗经验的脊柱外科医生。“了解体医融合前,我也觉得开‘运动处方’是上不了台面的,要当一个很牛的医生就要看疑难杂症、做大手术。”但是在实践中,颜滨发现体医融合的方式很有效,“对于脊柱侧弯40度以下的青少年,不打针、不吃药、不手术,按照医生开的运动处方锻炼,就能纠正脊柱侧弯,整个过程患者也没有痛苦,这是多么好的事。”

    下一步,深圳将进一步扩大体医融合试点。明年,社康便民网点和体测点将分别扩大至30~50个。《通知》提出,将探索在社康中心设立运动健康指导门诊,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体质测评及运动干预等健康服务。

    运动不足、饮食不均衡,是慢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推动健康关口前移。运动结合合理饮食有助于预防缓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某些癌症和多种骨骼肌肉疾病。

    相关从业人员均将开展培训

    对于运动处方,盐田区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主任程芳洲也表示极大的认可。他说,心脏康复有五大处方:药物处方、运动处方、心理处方、戒烟处方、营养处方。为做好运动处方,盐田区人民医院专门辟了一层楼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心脏康复中心。在这里,患者可以踏平板、踩自行车、做抗阻运动、有氧运动等。

    “运动是良医,但有病的人和没病的人,其心功能是不同的,运动的方式、频率、时间都会有所不同,医生要像开药物处方一样个性化地开运动处方。”程芳洲表示,通过各种运动康复手段,能让放了支架的患者安全地运动、让更多“心太软”的患者变得“心很强”。

    不过,仅仅专科医生掌握运动处方还不够。《通知》提出,要开展运动处方培训试点,逐步对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身教练等从业人员开展运动处方培训。

    人才缺乏是难点

    体育老师培训运动医学

    颜滨介绍,体医融合在欧美和日本非常普及,但目前在国内还比较少,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缺乏这一类的专业人才。

    以青少年脊柱健康项目为例,现在团队中有几十名具备体医融合素养的医生,承担全市七十多万青少年的脊柱侧弯筛查任务还远不够。

    接下来,医生们还将进到学校,对体育老师进行脊柱侧弯相关知识的培训。比如,上体育课的时候,体育老师们用肉眼就能注意到,哪个孩子运动不协调、驼背、斜肩……通过体育老师的早发现,帮助孩子得到早诊断、早治疗。

    这一方式还将推广至全市。《通知》指出,要组织全市体育老师参加运动医学相关专业培训,并纳入教师的继续教育学时。

    而记者了解到,近日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开了“运动是良医”的培训班,希望通过培训,社区医生会开出运动及基本康复处方,对从大医院转到社区的慢性病患者实施运动处方及康复治疗。这意味着,未来深圳人有可能在家门口的社康中心就得到个性化、专业化的运动健康和康复指导。

    广报全媒体记者鲍文娟 通讯员深卫信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